之前看到台北一片針對台北捷運擴線,路線圖變複雜而抱怨連連的新聞覺得很不可思議,一個城市要發展本來地鐵就會隨之往外擴張增加,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是如此,這就代表了台北仍有發展潛力,但竟還有這麼多人不滿意?難道他們覺得現在的台北捷運這樣就夠了?!
況且要說再怎麼複雜,那也只是說明了那些人大概沒去過東京、倫敦見識過什麼叫真正"複雜"的地鐵,總之,我想大概是一般人性:"拒絕改變"的原因吧。
韓國首爾地鐵(서울메트로),其實要說複雜也不算太複雜,程度大概就跟雪梨和墨爾本差不多,熟了就沒太大問題,根據我的經驗。
基本上首爾地鐵只要知道要去的地方在幾號線都找得到,只是有時要轉車比較不方便罷了。不太合理的一點是,在首爾搭公車和地鐵是同樣的價錢,之前單趟900W,現在已經漲到1050W。
在其他國家,公車照理來說應該要比地鐵便宜才是,畢竟一台公車跟一整列地鐵車廂消秏的能源根本不能比啊,而且不用轉車的話地鐵又比公車快,所以這樣講起來搭地鐵是比較划算的
,也不用忍受公車阿則西那種猛開車的方式。
基本上我還蠻適應首爾地鐵,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大概八字不合,短短一個月內搭地鐵就出了一堆狀況:
1. 市廳(시청),新村(신촌)傻傻搞不清楚。
主要因為這兩個站的韓文發音太接近了!又在同一條路線上。第一次跟朋友約在新村,結果坐二號線,一聽到車上廣播韓文念시청(中文發音近"西從"),加上很多噪音,沒聽清楚後來的中英廣播就匆匆忙忙下車,等到出了站才發現走錯了!我應該要到신촌(中文發音近"新村")才是,就這樣又重新刷卡入站,白扣出入兩次錢T_T
2. 再一次是走錯入口,因為韓文畢竟不是我的母語,跟它還不是很熟,乍看之下還真一時無法判斷。而且兩邊的韓文招牌不一定會寫出緊接著下一站的站名,而是選幾個他們覺得那個方向路線上比較有名的站,但對我來說我只記得新村下一站是梨大,然後是......,我不會去管到那麼遠又不會下車的站。
所以每天早上就只記著固定走右邊的入口進站,結果那天不曉得怎麼了,一時之間竟腦神經錯亂走了左邊刷卡,進去之後才發現不對呀!但要到反方向搭車,唯一方法就只能重新刷卡出去,然後再到另一邊刷卡進去!浪費錢真的狠嘔!連我的韓文老師也曾這樣抱怨過,這種設計的地鐵站真的狠不方便,韓國市區許多老式地鐵站都是這樣,只能怪20年前的設計師還沒想到這麼多>"< 幸好韓國一些郊區以外新建的地鐵站都是採用左右兩方向共用同一月台;或是兩邊入口沒差,刷卡進去後才月台分邊,所以走錯月台的話隨時都可以走上樓梯到另一邊。
話說今天從江南坐回新村,在乙支路三街要換車,結果換車接到二號線的月台竟然只有往東;往西到新村的月台竟是在玻璃牆的另一邊,這是什麼鳥設計.....,幸好正當我走上出口,那裡有位看起來像保安的阿則西,看到我一臉無助的樣子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幫我開了免費的殘障門,不然莫名其妙又要白浪費錢只為進出站,真的是#%&#@&#
而且韓國這些老地鐵站還有空間狹小,樓梯過多又特別陡的缺點,對於老人小孩或是殘障人士都很不方便,隨著時代演進,設計觀念真的有差別。
另外一次經驗就跟韓國地鐵站本身比較無關,而是真的體驗到什麼是《人若衰,種匏仔生菜瓜》。
那天心血來潮,想說改搭巴士回家,因為地鐵雖然很簡單又方便,但轉車中間就要走上一段路;坐巴士雖然不太舒服但至少是直達。結果也不知道是眼睛瞎了,還是記錯號碼,總之當巴士開上大橋時,我就知道不對勁了,我沒有要過江啊!就算坐巴士一向不是我的偏好;也不是我擅長的,但至少我還知道從鐘路到新村不用過漢江。
問了其他乘客,果然坐錯了,趕緊挑了地鐵站前跳下車。那天真的不知道是哪裡不對勁,匆匆忙忙跑下樓梯,然後感覺就好像有人從後面用無形的手推我一樣,一整個不小心踩空,就這麼失足滾下樓梯,真的是全身用滾的!幸好旁邊只有兩個韓國人看到,一個阿則西還問我有沒有怎樣,嘴巴上說沒有,但其實腳痛得要命,手指還流血,事後一個禮拜才癒合......
就這麼半跛地走入地鐵站後,事情還沒完,以前依稀有聽說過首爾地鐵是由不同家公司所經營的,結果我挑了最近的路線想要趕快回家,正是需要轉乘另一家公司的列車(往機場),然後又這樣多扣了幾百韓幣。於是這一天,一開始坐錯車浪費車資、受傷掛彩、多扣轉車費。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麼了....